隨著信用卡進入存量和精細化運營階段,節日、電商大促等消費旺季的營銷攻堅戰成為常態化動作。 北京商報記者采訪發現,隨著整體消費回暖,國有大型銀行、股份制銀行、城鄉商業銀行等多家銀行紛紛加入今年“6.18”購物狂歡,推出免分期A趣味、大減價、積分翻倍等多種活動搶占消費場景。 分析人士認為,信用卡與各大電商合作開展營銷活動,可以借助節日期間購物等消費需求,更有針對性地進行營銷,在獲客的同時也能增強用戶粘性。
花式競爭消費崗位
5月下旬以來,各大電商平臺紛紛開始為“6.18”購物節預熱。 活躍在各大購物節消費場景的信用卡自然不會缺席。 積分翻倍爭奪“6.18”消費位置。
在京東銀行專區,可以看到農行、中行、光大銀行、浦發銀行、興業銀行等多家銀行都推出了信用卡支付全額或隨機優惠,最高優惠數十元至數百元 淘寶天貓、建設銀行、工商銀行、農業銀行、中國銀行、郵儲銀行、招商銀行、上海市等18家銀行浦發銀行等推出免息分期、大額消費全優惠等活動,免息分期最高可達24期; 在拼多多,建設銀行、浦發銀行、平安銀行、江蘇銀行、廣發銀行等5家銀行推出信用卡支付立減活動,最高立減266元。
除了密集的“牽手”電商平臺,支付機構也受到信用卡中心的青睞。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,建設銀行、平安銀行、中信銀行、廣發銀行、江蘇銀行等多家銀行攜手支付寶推出“6.18積分計劃”,支付時雙倍信用卡積分,積分翻倍1-2倍,上限10000積分。 同時,建行、中信銀行也可首次綁定卡領取支付紅包。
易觀分析金融行業資深顧問蘇小睿表示,“信用卡聯手各大電商開展營銷活動,主要是針對網購和消費節的影響。從以往來看,‘ 6·18是銀行信用卡最重要的一個營銷節點,借助旺盛的購物等消費需求,營銷可以更有針對性,在獲客的同時也可以增強用戶粘性。”
興圖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黃大志表示,“隨著電商零售規模的不斷擴大,線上支付的占比也在不斷提升。在平臺消費規模增長的帶動下,可以帶來相對在獲客量、授信額度和信用卡使用率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業務增長。可見,要擴大信用卡在線支付業務,與電商平臺合作的合作模式是密不可分的。”
不過,黃大志也指出,從業務發展和客戶規模來看,在銀行信用卡業務與電商平臺合作的過程中,如果過度依賴單一平臺,電商平臺發展時遇到瓶頸,會給信用卡業務帶來更大的沖擊。 同時,信用卡業務也會過度依賴某種消費場景。 當消費場景本身缺乏增長動力時,信用卡業務也會出現增長乏力的情況。
為此,除了借助各大電商平臺的購物節機會,部分銀行信用卡業務也在逐步發力線下商戶場景布局,運營自有銀行APP。 “目前,銀行的信用卡業務除了與線上電商平臺合作外,也在瞄準更多的線下商戶。就我行而言,與區域內商戶的合作也在增加,比如各大商戶商場合作,辦卡或刷卡送消費抵扣券等 線上合作平臺,除了大型電商消費平臺,還會和一些日常餐飲、旅游、娛樂等平臺合作,比如贈送優惠券、打車券和聯合視聽會員卡等,都是為了激活存量用戶的活躍度,增加用戶粘性?!?一位銀行家說。
如何打破增長困境
自1985年第一張信用卡在中國誕生以來,信用卡業務已經發展了幾十年。 從跑馬圈地到精耕細作,信用卡業務也在經歷著“成長的煩惱”。
從上市銀行2022年信用卡年報數據來看,部分銀行增速有所回落。 例如,截至2022年底,工行信用卡發卡量增長1.23%,但與去年同期1.88%的增速相比。 增速回落0.65個百分點; 中國銀行累計發卡量增長2.36%,較上年同期2.53%的增速回落0.17個百分點; 建行累計發卡1.4億張,上年同期為1.47億張。 同時,股份制銀行中,招商銀行、平安銀行、中信銀行等銀行信用卡業務增速均有所放緩。
上述銀行人士表示,“目前,信用卡業務是存量市場的競爭,對于消費者來說,一張或兩張信用卡就足夠了。雖然新活動、新福利也能吸引客戶,但同樣的信用卡限額所有銀行共享,總授信額度不變,所以用戶開新卡的意愿不是很高。另外,信用卡本質上是短期信用貸款,市場上的一些信用亂象也會造成問題. 會對銀行的信用卡業務產生一定的影響。
黃大志認為,在銀行信用卡與互聯網平臺合作的過程中,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,信用卡業務信用審核的放寬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信用下沉。 經濟下行期間,信用下沉會導致信用卡資產不良率上升。
從行業監管的角度來看,為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,信用卡業務的監管將日趨嚴格。 2022年7月,銀保監會、央行印發《關于進一步促進信用卡業務規范健康發展的通知》(《信用卡新規》),從嚴規范發卡營銷行為,嚴格信貸管理和風險控制,全面加強信用卡分期業務規范。 管理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在信用卡新規要求下,銀行信用卡業務合規整頓步伐加快。 在規范長期睡卡比例的同時,信用卡的活卡率指標也受到了各家銀行的重視。 “清理睡眠卡的過程中,銀行也會有激活優惠,比如激活信用卡立減20元或者50元。此外,它還與各大電商合作免息分期平臺,分期還款,從而提高銀行信用卡的用戶活躍度,從銀行信用卡績效考核的角度來看,不僅是對信用卡激活的考核,也是對客戶活躍度的考核績效考核指標?!?上述銀行業務人士表示。
“從行業競爭的角度來看,整個短期消費貸款業務的增長可能已經到了階段性的瓶頸期,雖然在人均持卡率上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,但滲透率適用人群已經達到一個峰值,相對較高,行業已經從原來的規模增長競爭逐漸演變成存量競爭,對于銀行來說,需要從專注獲客轉向存量客戶的精細化運營,所以以促進信用卡業務的增長?!?黃大志說道。
蘇小蕊還認為,信用卡業務需要根據最新的市場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操作。 一方面,銀行需要洞察用戶需求,以全球視野審視用戶的完整體驗,挖掘用戶體驗需求,并從中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; 另一方面,他們需要增加用戶流量,挖掘用戶價值。 立足2023年,移動流量逐漸見頂,各行應更加注重用戶的精細化運營,注重用戶體驗的持續提升,做好用戶留存工作。
搜索關鍵詞:銀行